一个好的书名就像一块招牌,在信息如潮的时代吸引读者的目光。
但是,也有这样一些作品——
书名看似枯燥乏味,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内容却很惊艳。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误以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讲炼钢。我小时候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误以为是讲比尔•盖茨……
诸如此类的乌龙,不在少数。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这些被“埋没”的好书,让优质书籍能够得到更多被读者喜爱的机会!
《我的天才女友》
“玛丽苏傻白甜”
两个女孩的友谊和成长史
豆瓣8.6
这本书是费兰特所著“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伴随着HBO同名剧开播成为畅销书。
主要讲述两位女主人公莉拉和莱农少女时代的友谊。二人是最要好的朋友,永远在竞争,同时却又是彼此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在试探外界的过程中暴烈成长。
莱农这样描述与莉拉的友谊:
莉拉聪明漂亮,桀骜不驯,深信自己不属于这里;莱农更温顺,但也不服输,暗自努力追赶莉拉。她们都成绩优异、爱读书,但家庭都不富裕。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她不得不去鞋店帮工,同时面临着纨绔子弟的追求。莱农则独自求学,但她的目光始终聚焦于童年好友。
好奇与猜忌、欣赏与嫉妒,成长中的隐秘心思被揭露,却不流于鸡毛蒜皮。因为她们始终是彼此的“天才女友”,关键时刻只有对方能懂的知音。
少女的友谊最终指向残酷的阶级现实,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困境,但阶级对女性却总是变本加厉……这本书用笔作刀,教我们如何去抗争。
《人生的智慧》
假大空心灵鸡汤
哲学大师带你探讨
世俗人情
豆瓣9.2
这本书由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所著。叔本华30岁时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被托尔斯泰推崇,尼采则奉其为精神导师。
这本书摘自他晚年的文稿,可以说是把书读厚再读薄之后的箴言。韦启昌译本口碑好,李连江译本文笔佳。
相比年少时讲述世界本源的论文,这本书更加通俗易懂。无论是作为叔本华哲学入门或进阶,抑或是单纯想要一些处世建议,这本书都非常适合你。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悲观主义的“幸福论”不是追求快乐,而是规避痛苦。
下面摘录一段叔本华关于孤独的叙述:
不用担心读完之后会变得消极,因为本书不是负能量或鸡汤文学。其内容的确可以配得上智慧之名!
《一句顶一万句》
名人名言汇总
中国版《百年孤独》
豆瓣8.7
这本小说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描写了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刘震云的小说多采用白描手法,没有什么华丽的语句,却幽默深刻。本书也不例外,脱离辞藻的语言,带我们一窥世界面纱后的面目。
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讲述的是吴摩西为寻找走丢的唯一能“说得上话”的养女出走延津。下部讲述的是多年后养女之子牛爱国为寻找“说得上话”的人重回延津。
“人的处境是隔离,人的愿望是沟通。”一出一回,寻觅一生只为摆脱孤独,这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困境。
孤独的谜底是“话语”。人们寻找话语带来的精神慰藉,但即便找到了,精神慰藉也只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于是人们继续经历、失落、再经历。
重要的是在结构的循环中人物得到了重生,主人公早已离去,他的精神却被继承。百年来不断的重复与尝试,便吟咏和延续着生命意义。
《叫魂》
封建迷信恐怖小说
一个谣言如何引发
国家危机
豆瓣9.0
1768年,康乾盛世,江南发生了几起“叫魂”案。德清县某人写下仇家姓名诅咒,流言被逐级放大,最后演变成全国性政治运动。
一股妖风扇起恐惧,百姓恐惧妖术本身,皇帝恐惧谋反,官僚们则为统治者的恐惧而恐惧。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将史料条分缕析,织锦般还原了历史事件,并得出信息掌控与政治能力一致性的结论,写成了口碑极高的著作《叫魂》。
▲日本传说中爱给人剪头发的妖怪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对历史进行了传播学分析。许多外籍历史学家善于选取新颖角度研究中国史。
“一个政府的有效运作取决于对于信息流动的仔细掌控。”官僚信息截流并非出于玩忽职守或狂妄,而是与皇权的信息战。商业发展不意味着百姓生活水平提升,而是带来竞争与拥挤,因此,底层民众借除妖运动来诬陷敌人。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决策者策动、执行者谄媚、民间社会趋利避害,共同推进了这次疯狂传播。
也许在信息空前畅通的时代,我们更要警惕,别让流言、暴力和疯狂的人性在光纤中以光速传播……
《空军飞行员》
飞行员传记
《小王子》作者的
高空思索
豆瓣9.0
圣埃克絮佩里是飞行员,更是天空的哲人。他用作品来记录一生的思想与行动,航空描写并非他首创,他却是第一个从航空探索人生与文明的作家。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阿拉斯上空的一次侦察飞行。
“谁进入沉思,谁就变成种子。”圣埃克絮佩里的战斗不止在空中,更在广阔的精神世界。
他发现,人类只是生存在一个大部分由山、沙、海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在夹缝中滋长;文明似夕阳余辉般脆弱,火山、风沙或海陆变迁都可以摧毁它。
他认为,人生归根结底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问题。人的价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获得。
《小王子》是童话,《空军飞行员》是残酷的现实世界。人只有经历过残酷的现实,才能更好地理解童话里单纯美好的世界。
《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
摩托车修理技术
公路文学与哲学禅思的交会
豆瓣8.2
这本书很独特。一半是游记,讲述作者与儿子的摩托旅行,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州,历时17天的见闻;一半是哲学讨论,讲述作者的自我剖析,如何探求心灵的答案。
这类文体被称为“哲学小说”。
这本书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在工业时代,如何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以及如何去信。
禅是内心探索,摩托车是外在凭借。在科技发达的缤纷世界,理解外界、找到安宁,显然并不容易。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来寻找内心宁静。既注重骑行的快感、旅途的美景,又可以学会摩托车的运行原理和修理方法。
如果有一天,“维修摩托车”也成为一种“禅”,那会怎么样?
《哈扎尔辞典》
小语种的辞典
可以从任意一页
开始读的小说
豆瓣9.0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辞典小说”,互动性非常强。帕维奇用奇思妙想复活了一个真实和虚幻相交融的消失王国。
哈扎尔是欧亚大陆上一个独立强盛的王国,阿捷赫是哈扎尔公主。这个游牧民族在放弃了原始宗教信仰后不久突然消失了……
▲7-10世纪,哈扎尔帝国崛起,为平衡地缘关系皈依犹太教,成为历史上十分罕见的犹太教帝国
这是“草原亚特兰蒂斯”,它不需要知识背景,但也绝非幻想。本书阅读体验极佳,充满零碎的想象力,我们得像搭积木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历史。
哈扎尔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作者似乎对历史本身提出了讽刺。
三个版本的辞典像万花筒,引出无数版本的故事。开放式阅读让读者自行选择去相信谁,或谁也不信,正像千年前哈扎尔人的“宗教大论辩”。
这是一部与历史和文化传统有关的小说,相信你读完之后会有超出预期的体验与收获!
▲10世纪时哈扎尔帝国疆域,
至今仍有人称里海为“哈扎尔海”
《乡土中国》
深奥的学术著作
少契约却守规矩的
父老乡亲
豆瓣 9.2
费孝通为写《乡土中国》,跑遍了中国乡野。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中国》描绘了中国基层社会一种支配着生活各个方面的体系。
本书描绘的体系对中国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解释。我们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此出现的许多冲突在这本书中都有依据。
乡土社会的关键词“礼”是基于彼此熟识,流动性小的环境。人们依靠经验制定规则,世代流传并认同,同时由年纪大、更富经验的人充当仲裁者,这增强了人们对年长者的信任。
但在“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礼”的作用越来越小,法律信仰亟待树立……
如果你想返璞归真,我认为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深入“乡土中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许三观卖血记》
沉重阴暗三流小说
在余华式悲悯中保持
乐观向上
豆瓣9.8
余华喜欢把一个人从头写到尾。这本书讲述的是依靠卖血度过危机的小人物许三观的故事。
许三观,有时是个流氓,有时又是个英雄。
他把许玉兰“骗”到手,得知妻子的经历就出轨加冷暴力,还对非亲生的儿子区别对待——让饥饿又委屈的一乐在大街上见人就说:“你们谁去给我买一碗面条吃,我就做谁的亲生儿子。”
但他又在玉兰被人批斗的时候坚持给她送饭;虽然嘴上说不管一乐,他还是为一乐卖血;一乐患肝炎的时候,他七天卖了三次血……
这个小人物,有自己的小心眼,但他突破了人性中的恶意与狭隘。
我反复料想许三观的结局,也许他会死于非命,但他没有,他活得健健康康,家庭完满。
最后一次去卖血,年轻的“血头”嘲笑他,他突然感到恐慌:“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祸怎么办?”
但请放心看下去,这部小说是余华少有的温情之作。
《2666》
未来科幻小说
《清明上河图》式悬疑小说
豆瓣8.7
最后想推荐一本“全景式悬疑小说”。小说的主题是多方面的,故事围绕神秘作家阿琴波尔迪和悬而未决的连环女性谋杀案展开。
细节我就不剧透啦。
许多人评价这部巨作:好看,但读不懂。
波拉尼奥的魅力正在于此:他的文字流水般晓畅,讲述风格轻松随意而引人入胜,但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实在没人看得明白。
——就如书名一样,谁也说不清是有深意在,还是只是兴之所至。
但读者不必纠结作品的思想意义,找到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这样,沉浸到书里去玩味作者掌控故事的能力,多少可得到一些启发。
祝你阅读愉快!
有些书,名字虽然普通,但内容堪称是宝藏!
这就像,王建国这个普通的名字背后可能是个有趣的灵魂。
所以下次不要“以名选书”了!
上面的10本书中,哪一本最让你感兴趣?(投票,这一句和这里的投票可视情况取舍)
你曾因书名错过哪些好书?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
版 块:聊撩好书、疆来电台
版 主:帕孜丽娅、米合热阿依
作 者:田雅琪
主 播:努尔布布
校 对:努尔扎代木
排 版:祖白代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