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找不到对象了

bt365体育平台3 2025-07-16 01:52:54 作者: admin 阅读: 6614
灵魂拷问: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找不到对象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不外乎3条主要原因:

1. 社会对大龄单身群体的包容度更高了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成婚年龄都比过去有了显著推迟,且呈现出越来越晚的特点,社会开始慢慢接受“30岁没结婚是正常状态”这回事。 同时,随着自由主义思想的萌芽,关注自身幸福感多过于完成生儿育女“任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若是找不到心仪的对象,那自己可以选择一辈子不将就。少了一些社会压力,又增加了一些对生活的要求,人们自然在挑选的时候等得起,也更加倾向于精挑细选了。

2. 越来越不需要靠搭伙来解决经济问题了从经济因素上讲,婚姻本是一件相互节约生活成本的事,但按照现今社会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在城市里,已经基本不存在“独自一人很难生存下去”这样的命题了,于是,大家就都有了“宁缺毋滥”的底气。“无论如何都有一口吃的”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人的自尊心越来越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会优先满足吃饱穿暖等底层需求,如果这类需求未能得到妥善满足,那么找个能给口饭吃的人一起生活就是当务之急,爱情和自尊都得往后排。可一旦底层需求被满足了,自尊在很多人那里就成了一个优选项——相亲时只要对方表现得不是很热情,就可能会为了避免被对方嫌弃而主动嫌弃对方,恋爱或者婚姻也更容易因为追求自尊而解体,因为“结合”带来的收益在对比之下显得不那么大了。

3. 接触到的信息更全了很多人会对此感到不太理解,接触的信息更全不是更利于匹配吗?并不是,其实很多婚姻的结合都是因为信息渠道不畅。

当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全面的时候,你就能看到数不清的比你身边的潜在伴侣优秀很多倍的人——换言之,以前只在村里的小花和小明里挑是因为你的眼界不宽,但你并不知晓,于是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些选项,但现在在外界的对比之下,村里的村花村草就都变得一无是处了。 信息渠道的放大还容易让人们忽视概率。例如,你会感觉现在有钱人越来越多了,但看看身边的朋友,似乎又不是大家都有豪车、豪宅,再看看中国各大城市的人均月收入,也和你在网络上随处感受到的富有情况并不相符。这就是信息渠道放大所导致的结果。

原本你只知道村里有个“王百万”,全村独一个,现在100个村里,每个村的“王百万”你都知道了,顿时就觉得有钱人多了很多——找对象也一样,接触到的优秀的人的绝对值大了,你就会误以为世界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却忽略了“概率一直没有变化,只是你接触到的信息多了,于是绝对值变大了”的事实。所以找不到对象这件事是自找的,就跟说找不到工作差不多。这个世上越来越少有“找不到”的情况,只有当所要求的和自身情况的匹配度越来越低的时候,才会感到越来越“找不到”。

0 2.

你的光环里,多少部分是自己的

越来越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的趋势是现实存在的,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身不具备与那个我们认为“合适”的人相匹配的资格,于是遇到了也只能错过。

爱情需要资格吗?当然需要。回顾一下我们说的爱情概念——一种在越来越接近与两性相关的特定目的的过程中产生的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当我们对他人有两性相关的企图时,就可能产生爱情。换位思考一下,既然我们要拥有爱情,那就必须让别人对我们也产生这种企图。一个人能让别人“图”的地方越少,就越难以拥有自己理想中的爱情,这就是所谓的获得爱情的资格。爱情的获得并不总是自由的,不总能遵循自己的自由意志。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我自己的事凭什么不能自己做主”?那是因为你用来获得爱情的一部分“资格”可能是别人提供给你的。

生活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孩子找对象,有些父母就是要横加干涉。

是不是这些父母太不明理了?不一定,这跟孩子在找对象时使用了多少父母提供的“资格”有关。

有个上海的小伙子向我吐槽过一件事:父母给他买了房子和车子,现在开始给他安排相亲对象,这些对象质素都很一般,父母却强行要求自己与她们见面,他对此感到很痛苦。 这件事情其实很正常,因为这个小伙子的很大一部分“爱情资格”是由父母提供的(在上海获得这些物质条件并不容易),所以在寻找爱情方面也必须让渡很大一部分自由意志给父母,这非常公平。

爱情资格是一个整体,如果一个人想要了解自己在剥离了其他人赋予的或当下还被其他人掌握着的资源后,自己还剩下多少资格的话,可以事先表明自己没有这些东西,然后去真实的婚恋市场尝试匹配一下,之后就可能会发现,那些自己看不上的对象,一样看不上自己。

当被现实打击过一次次后,人就会开始调整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少真实属于自己的资格,进而了解“掐”在别人手里但附着在自己身上的资格能值多少自由意志。 此时,愿意选自由意志的人会选自由意志,愿意选更优质素的人会选更优质素,大家就不会对此怨声载道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